首页 > 党建与传承文化 > 学陶文化

从农业国进到工业文明的过程中,必然有多数人要受淘汰 而失业。

     因为机器发达,人工省去。这种现象,是确然不可免的。我们现在既然要把农业、工业打成一片,在农业上因机器而遭失业的人,就可以调进纺纱厂、织布厂、商店去做工度日。这个农民失业的危险,如果是农民执工商业的牛耳,就可以避去一大部分。

    孙中山先生的实业大计划,也包括上述的事业。他主张利用国家资本与外资来发展国内实业。如果他的计划实行,要想教农民执工业上之牛耳,就得教农民实行把民权操在手中,运用国家权力来出头。国家资本,倘使分别缓急,必定要用来先筑千万里的铁路,因为这是农民出头必由之路。如果工厂里的货物运不出去,则生产过剩,价格低落,实业必归失败,所以筑路是发展实业的第一步。假如国家资本只能先顾筑路,创办纱厂一时不能并举,那末我们运用农民自己的资本与劳力,慢慢儿来开办起来,也是必要的政策。因为政府与农民共同努力,出头当然可以快些。

    但如何可以从农民的荷包里掏出一元钱来做股东,以及如何可以使农民执有民权?这两件事须靠我们从事乡村教育诸同志的努力。农民对于这种大规模举动的不明了,与不知民权为何物,固然要靠舆论来鼓吹与启迪,但最要紧的还是重在培植小农民的乡村教师。假如每村有农户百家,五百万家就有五万个农村。假使这五万个乡村教师都受有特殊训练,那末五万个教师联合起来,不啻就是五万个村庄联合起来,也就是农民资本聚集的媒介。这样积少成多,就可以开办纺纱厂、织布厂等等。如此,棉花可以出头无阻,农民也就可以出头无阻了。至于如何训 练农民执民权,如何教他们运用选举权、罢官权、创制权、复决权,也要靠乡村教师为之教导。这是我一月来对于这些问题考虑的一斑。上月我曾种山芋一次,知道山芋必定要底下可以安根,上面可以出头,才可以活。我们要想中国活起来,就得要在 农业上安根,在工商业上出头。这个问题很大,希望诸位注意这问题,细细加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