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6日-17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天津市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标准化研究所承办的“2023年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医药标准化学术会暨中医药标准化师资交流会”在天津中医药大学召开。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天津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刘革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处长张庆谦,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食品消费品处处长陈恩成,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审评二部副主任于亚笛,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陈俊峰,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处处长于春泉,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标准化处副处长张永来,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明会、唐旭东、朱立国,委员王耀献、高月、张洪春、郭义、田维毅、刘军、庞国明、李延萍、王振国、高颖、姜泉、谢雁鸣、于永铎、毛静远、亢泽峰、舒劲、闫英、王嘉玺、张学智、付强、李可大、李石良、李海松、高蕊、韩学杰、李福凤、仁青东主等,有关特邀授课专家,天津市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医药标准化师资交流参会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会议。
张伯礼指出,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组成部分,在促进科技进步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的作用,标准化是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的必然需求,也是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通道。要提高对中医药标准化的认识,明确中医药标准化的重点工作,包括持续完善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坚持守正创新,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推进基础性国家标准制定,筑牢行业发展之基;重视中医药标准化人才梯队建设和培育;推动中医药科研成果向标准转化;强化标准解读宣传,促进标准的实施和推广。
刘革生介绍了天津中医药大学在标准化方面所做的工作,尤其是编写中医药标准化创新教材,打造高水平中医药标准化研究平台,培养高素质中医药标准化人才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刘革生表示,中医药走向世界要靠科技,引领国际要靠标准,中医药标准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天津中医药大学将与各界协作,为中医药标准化做出新贡献。
陈俊峰在致辞时表示,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要以标准化工作为重要支撑。中华中医药学会作为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全力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各项工作。学会将充分发挥专家委员的优势,探索设立不同方向的工作组,实行板块化运作,产出更多标准化工作成果,按照“五个一批”的思路,在储备、制修订、采转、宣贯、评价等方面形成链条,滚动发展,同时全面推进课题研究、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等工作,不断增强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可持续发展能力。
会议举行了“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标准化研究所”揭牌仪式。该所的成立,对于打造高水平的中医药标准化创新研究平台和服务平台具有示范意义。
在主旨报告环节,分别邀请了陈恩成就《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张庆谦就《新时代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思路和任务》、唐旭东就《标准与标准化内涵与外延的认知以及专科标准化工作的思考》、于亚笛就《国家标准制修订要求》作报告,便于与会者从整体上把握标准化工作的形势、任务和要求,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
在主题报告环节,分别邀请了上海市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郑林贇就《中医药国际标准现状与展望》、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技术总监李维菁就《汽车标准化工作经验交流》、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标准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亚丽就《标准引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副研究员洪梅就《中医临床名词术语系列国家标准研制体会》作报告,便于与会者借鉴行业内外标准化工作经验,把握工作实践中的关键环节。
在专题报告环节,分别邀请了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郭义就《中医药标准化教材解读》、辽宁中医药大学讲师杨茗茜就《中医标准学课程建设及思考》、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教授陈薇就《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方法》、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办公室负责人苏祥飞就《中医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及有关工作思考》作报告,便于与会者在标准化工作的各专项领域深入了解和思考。
会议还设置了“中医药标准化学术交流‘面对面’”环节,邀请郭义、庞国明、李延萍、刘军、亢泽峰、高颖、姜泉、谢雁鸣等8位专家围绕中医药标准体系顶层设计、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养、中医药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中医药标准推广应用及实施评价等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杨明会、朱立国、高月、郭义、张洪春、高颖、谢雁鸣、付强、姜泉、毛静远、苏祥飞以及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教授赵雪分别主持会议相关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