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同属高等教育工作中的基础性内容,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但目前高校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处于一定程度的分离状态,党建工作没有很好融入教育教学,缺乏与教育教学互相融合、协同发展。因此,高校要努力探寻党建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教育教学工作融合的有效机制,以高校党建工作为依托促进教育教学,通过教育教学推动党建工作发挥职能,促使两者互相补充、互相成就,最终形成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高校党建工作新格局。
“党建+课程思政”: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党建+课程思政”,即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和着力点,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共融共振、共促发展。在任课教师备课阶段,通过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内容等各方面融入思政元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爱国主义、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党建元素有机融入学科专业知识的讲授之中,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
同时,应充分挖掘校史、学科史、校友史等资源,将其转化为鲜活的、生动的、接地气的教学资源,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中。因为校史、学科史、校友史等资源和素材一般是比较直观、具体的,且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这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责任使命。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对于医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任课教师可将个人在临床遇到的真实案例与学生进行讲解探讨,让学生真实体会医者仁心的不易与坚守。
“党建+专业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专业群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对于专业教育课程,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党建+专业建设”,即坚持党建引领专业建设发展方向,推动党建与专业建设的深度融合,开展“主题党日+集体备课”“主题党日+组织观摩”等党建与专业相结合的教研、教学活动,构建以专业建设为载体的党建工作新模式。2006年开始,山东中医药大学选聘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青年教师担任辅导员、班主任,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或者自主进行学术科研活动、对学生进行发展指导等,实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取得了较好效果。
“党建+社会服务”:凝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青年力量
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实际要求,把党建和教育教学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联系服务社会同履行政治职责紧密联系起来,做到知行合一。
“党建+社会服务”,即以党建为引领,聚焦学生发展需求,为学生在就业帮扶、创新创业等方面提供指导,以党建促学习、以党建促就业、以党建促创业;同时注重社会需求,依托学科专业特色,引导学生发挥专业优势、深入社会、了解国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以实际行动展现担当作为。
作为中医药院校的学子,可以组建社区义诊服务队,扎根基层,投身公益,通过举办中医文化知识讲座、开展义诊服务等形式,既可传播中医药传统文化又可恤病助医,丰富学生的临床实践经验。同时,服务队可以与周边学校、医院、社区、村镇等开展进一步的交流合作,可以开展校企合作、支部共建、联合主题党日、职业生涯规划、专场招聘等多种形式加强合作,让学生在专业实践的基础上既坚定了理想信念,又增强了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