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北京9月6日电 第六届“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9月6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与会嘉宾认为,深化“一带一路”中医药合作对于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要强化政策引领,深化传统医药治理合作,增进健康福祉,强化传统医药服务供给。
论坛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题为:深化“一带一路”中医药合作 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余艳红在致辞时指出,这十年是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十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注重顶层谋划、共建共享、守望相助、完善治理,促进中医药引领世界传统医药快速发展,推动中医药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余艳红建议:一是强化政策引领,深化传统医药治理合作。二是增进健康福祉,强化传统医药服务供给。三是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传统医药核心竞争力。四是着眼民心互通,促进传统医药文化互鉴。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李希奎认为,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深化“一带一路”中医药合作,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愿积极发挥民间外交优势,搭建全球文明对话平台,加强“一带一路”中医药人文交流合作,为增进世界人民健康福祉,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民间力量。
北京市副市长靳伟强调,北京市将继续发挥首都优势,挖掘中医药在打造国际交往、科技合作、经贸投资、人文交流、综合服务五个功能平台中的独特力量,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靳伟坚信,以本次论坛为新的起点,必将会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动力。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赵峰涛认为,推进中医药的广泛应用和国际合作,是国际发展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推动提高全球卫生健康水平落实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赵峰涛还表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医药正在书写造福“一带一路”和世界人民的精彩故事,期待各位嘉宾分享真知灼见,共同为推动中医药更好融入“一带一路”、推动人类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发布了“一带一路”十周年:中医药国际合作成果。重点展示中医药国际友好合作的重大进展,为全面提升中医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质量与水平注入了新的活力。论坛还现场发布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传统医学临床试验注册平台,该平台于2023年2月正式被世界卫生组织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接受为一级注册机构,是首个跨国家和地区的以临床试验主题范围来划分的注册机构。
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塔费拉·德贝·伊马姆,赞比亚驻华大使齐乌卢,马拉维驻华大使艾伦·钦泰扎,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莫因·哈克,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史可,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冯玲,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洋,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钟洪江等嘉宾就“扩大中医药服务贸易,增进人类健康福祉”话题发表演讲。嘉宾们认为,不断扩大中医药的国际服务贸易,是中医药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是增进人类健康福祉,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举措。
中外政府部门官员、国际组织代表、工程院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广东、浙江、陕西、云南、江西、福建、四川、甘肃、河北、河南等10省政府、政协领导与南非、以色列、白俄罗斯、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赞比亚、佛得角、利比里亚、斯里兰卡、乌拉圭、古巴等20家驻华使馆使节以及企业代表等4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已成功举办六届,搭建了以政、商、学界为主体的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论坛坚持“让世界了解中医药,让中医药走向世界”发展理念,致力于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增进人类健康福祉,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