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资委指导举办的“中药产业链沙龙”在云南昆明举行。与会领导、院士专家、企业代表聚集一堂、展开对话,推动行业开拓新思路、探索新实践、形成新突破,为中医药传承凝聚共识、共谋出路,助力中医药创新发展。
一直以来,中医药不仅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也是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中医药资源,对于提升我国医疗事业防病治病能力、呵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事实上,中医药基础差、底子薄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善,重大项目与平台建设上存在明显短板弱项,特色优势与多元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没有传承,创新就会失去根基。中医药是一个潜力无限的宝库。在中医古籍、民间奇方里,在望闻问切、临床诊疗中,蕴含着中医药的精华与命脉。屠呦呦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灵感提取青蒿素,葛又文从《伤寒杂病论》中吸取智慧研制清肺排毒汤,一个个例子告诉我们:传承中医药文化,必须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从文献传承、技艺传承等方面做好工作,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髓,为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夯实根基。
没有创新,传承就会失去未来。必须看到,历史上的经典方剂浩如烟海,但很多仍在古籍中沉睡,很多仍缺乏科学整理。让中医药老树发新芽,创新是必由之路。加强创新,首先就是科技创新。张伯礼院士打造智能化中药功效组分制备与评价关键技术平台,借助新技术“破译”药效物质化学结构、作用机理、体内过程,助力更好更快研发“中国药”。这也启发我们:现代科技在缩短药物研发时间、数字化生产、分析监测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优势。加快原创性、紧迫性科技攻关,用科学语言诠释中医药原理,用科学方法再造中医药产品,将为中医药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加强创新,产业现代化是重要一环。今年印发的《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开展“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工程”,针对种子种苗、中药材、中药饮片等关键领域、关键环节,激发产业高质量发展动能。以中药材为例,随着野生中药材资源日渐枯竭,提升良种繁育及人工种植水平至关重要;以中成药为例,针对存在的质量控制问题,需从质量标准、生产工业等方面加强产业化水平。此外,中医药产业还包含服务链、人才链、资金链等链条,需要着眼全局推动产业生态系统建设,从共性问题入手,从关键企业入手,提升行业竞争力。
加强创新,离不开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近段时间,《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相继发布,对行业布局、发展路径有重要引领作用。完善中药法规制度体系,应双管齐下、疏堵并治。一方面优化程序、加大保护,为中医药发展创造更大空间,一方面亮出底线、明确边界,筑牢安全监管的堤坝。配套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引导市场更加规范,必将激发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活力。
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中医药产品服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广大企业。发挥龙头企业主体支撑作用、拉动产业链上下游形成联动,鼓励相关企业在传承发展与研发创新方面各司其职、构筑良好生态,定能研发生产更多“中国药”,为更多人带来平安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