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与传承文化 > 学陶文化

创造的教育

诸位同学:

     我今天的讲题是《创造的教育》。什么是创造的教育?先说明“创造”两个字的意义。我举两个例子来说吧。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去,口渴了,白天他走到海边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里就没有办法了。他偶尔在灶的旁边,看见经火烧过的泥土,硬得如石子一样。他想到软的土经火烧了,就成坚固且硬的东西,于是他把土做成三个瓶子,放人火中去烧,烧碎了一个,其余的两个可以满满的盛着水。于是他口渴的问题完全解决了。我们把这件事分析起来,可以发现三点:他把手捧水喝,到黑夜发生了困难,是他的行动;发现泥土经过火烧变成坚固且硬的东西,也是他的行动;把泥土塑成了瓶,希望同烧过的土一样的坚固,是他的思想。结果,他瓶子盛水的计划成功了,是新价值的产生。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新价值,这就是创造的过程。这个例子是“物质的创造”。再如《红楼梦》上刘姥姥游大观园,贾母请客,后来唤了二只船来,贾母同媳妇人等在前船先行,宝玉同姊妹们在后船后行。河内余满着破残荷叶,宝玉的船划不快,追不上前船。宝玉心里非常愤怒,马上要铲光破荷叶。薛宝钗说:“现在仆人们很忙碌,等他们空了, 再叫他们铲除吧!”林黛玉说:“我平生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 有一句还可以。”宝玉问她究竟是哪一句呢?黛玉说,“留得残荷 听雨声”一句。宝玉一想,觉得破荷叶很有用处,就不再要铲荷叶了。这个例子中,船行到荷叶中去,是行动;破荷叶妨碍行船, 是行动;林黛玉提出李义山的诗句,是思想;宝玉心中厌恶的破荷叶, 一变而为可爱的天然乐器,是产生了新的价值。这种新观念的成立,是“心理的创造”。